
刘娟红
-
学位职称 :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办公地点 :
土木楼814/科技楼505
-
Email :
Juanhong1966@hotmail.com
-
学习工作简历
1985年9月-1989年7月,武汉工业大学,硅酸盐专业,学士学位;
1995年9月-1998年7月,武汉工业大学,建筑材料专业,硕士学位;
2006年3月-2009年1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物材料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003年9月-至今,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教师(讲师--1995年,副教授--2000年,教授--2010年)。 -
研究领域
[1] 生态环保型高性能土木工程结构材料;
[2] 新型混凝土材料及其环境行为与建筑物寿命分析;
[3] 桥梁、隧道及地下工程加固技术研究与应用;
[4] 矿山充填用新型胶凝材料研究与应用。 -
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1] 土木工程材料;
[2] 流体力学;
[3] 高性能混凝土与现代混凝土技术。 -
社会兼职
[1] 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常务理事;
[2]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先进工程材料分会常务理事;
[3] 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理事;
[4]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理事;
[5] 中国砂石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6] 《建筑材料学报》编委。 -
科研项目
纵向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金属矿全尾砂膏体绿色处置流变特性及固结行为,项目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石英岩型铁尾矿和废石硅氧断键在低水胶比下键合机理研究,项目负责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开采扰动及腐蚀环境中富水充填材料劣化机理及其控制,项目负责人;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矿业废弃物制备建筑材料 新进展研讨会 ,项目负责人;
[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子课题,高原严酷环境下洞渣混凝土水化微结构演变机理;
[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子课题,金属矿服役条件下深竖井井壁混凝土材料及其性能优化。
近两年主要横向科研项目:
[1] 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刘家沟玄武岩矿凝灰岩生产建筑骨料技术方案研究,2025年;
[2]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编制,2024;
[3] 混凝土结构表面缺陷可替换试样制作安装方案,2023;
[4] 攀钢尾矿制备地下充填胶结材料及其在全尾砂充填材料中的应用研究,2023;
[5] 普朗铜矿冰碛物原位注浆改性新型复合固结材料研究,2023;
[6] 多组分弱碱激发地聚合物混凝土制备技术研究,2023。 -
代表性科研成果
代表性科研成果简介: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和横向科研课题等1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200余篇,被SCI、EI收录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四部。主要科研成果应用于北京市奥运工程地铁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广东省、浙江省道路桥梁工程;新疆、宁夏等自治区重点工程;大唐国际发电有限公司粉煤灰品质提升;中国黄金集团千米深井高韧性混凝土等方面。
科研获奖:
[1] 2023年,项目“细粒级金属尾矿高质化利用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获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2] 2023年,项目“基于京津冀地区尾矿废石利用的高品质骨料及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3] 2023年,项目“软碎腐蚀环境下巷道快封闭 双锚注层次支护材料研发及应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
[4] 2021年,项目“GEPI(绿色环保节能智能) 制备高品质砂石关键技术及应用”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5] 2021年,项目“低碳机制骨料新工业体系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6] 2020年,项目“高品质机制骨料与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成套制备技术及应用”获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7] 2019年,项目“低熟料胶凝材料绿色感谢您混凝土综合技术与应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8] 2015年,项目“基于低品质资源与固体废弃物利用的高性能混凝土关键技术”获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9] 2015年,项目“高品质混凝土骨料及其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与应用”,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10] 2013年,项目“低品质掺合料混凝土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11] 2012年,项目“低品质掺合料优化技术及其在混凝土中的高效利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授权发明专利:
[1] 一种高掺量提钛渣基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202410275513.7;
[2] 一种钒钛尾矿基无熟料胶凝材料的制备方法,ZL202410251808.0;
[3] 一种用于黄土固化的复合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202210258309.5;
[4] 一种混凝土性能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ZL202111000051.0;
[5] 一种含有高硫尾矿的膨胀剂及其应用方法,ZL202210495344.9;
[6] 一种路面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2210260280.4;
[7] 一种公路压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ZL202111447812.7;
[8] 胶凝材料、古建筑修复砂浆及其制备方法,ZL202111425706.9;
[9] 一种应用于LNG罐建设的低温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ZL202010537078.2;
[10] 一种应用于滨海地区深部矿井建设的高性能井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ZL202011059988.0;
[11] 一种拜耳法赤泥基充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2010176258.2;
[12] 降低硅质机制砂中石粉吸附性能的增效剂及制备方法,ZL201811635987.9;
[13] 一种裂缝中单颗粒SAPs膨胀率的测量方法,ZL201910667083.2;
[14] 高吸水性树脂在模拟裂缝中再膨胀率的测量方法,ZL201811549777.8;
[15] 一种硬化水泥浆中高吸水性树脂再膨胀率的测量方法,ZL201811549786.7;
[16] 用于改善固体颗粒沉降效果的组合物,包含其的浓密增效剂及制法和应用,ZL201910180218.2;
[17] 一种混凝土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测定方法,ZL201410594849.6;
[18] 一种混凝土粗骨料不规则粒型含量的测定方法,ZL201210269203.1;
[19] 一种混凝土粗骨料非常不规则粒型的检测方法,ZL201210269237.0;
[20] 一种管桩混凝土材料,ZL201110363314.4。
近2年代表性论文:
[1] Liu, JH;An, SH;Zhang, YY.Mechanism of regulat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paste structure of supersulfated cement through ultrafine iron tailings powder[J]. Cement & Concrete Composites.2023,140.;
[2] Liu, JH;Zhou, DW;Cheng, LN.A review on evolution laws and mechanism of concrete performance under cryogenic circumstance from multi-scale perspectives[J].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3,64.;
[3] Zhou, DW;Liu, JH;Cheng, LN.Research and Predic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Concrete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 Based on Gray Theory[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2023,38.;
[4] Liu, JH;Cheng, LN;Zhou, DW.Study on the flexural performance and brittle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teel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 exposed to cryogenic temperatures[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24,432.;
[5] Liu, JH;Guo, LZ;Xi, YY.Study on the rheology,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olypropylene fibers in different binder systems[J].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2024,90.;
[6] Guo, LZ;Liu, JH;Zhou, M.Effect of an alkali activators 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reaction mechanism of coal gangue-slag-fly ash geopolymer grouting materials[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24,426.;
[7] An, SH;Liu, JH;Cheng, LN.Rheolog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ull-tailings backfill material prepared by ultrafine-iron-tailings-powder-based consolidation agent[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24,417.;
[8] Lingzhi Guo, Juanhong Liu, Deping Chen, Shuhao A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alkali-activated GGBS-fly ash-steel slag ternary cements[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24,444.;
[9] Juanhong Liu, Lingzhi Guo, Linian Cheng, Yayun Xi, Deping Chen, Effect of alkali dosage and silicate modulus on the deterioration of alkali-activated concrete properties subjected to sodium chloride attack and freeze thaw cycles[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4,449.;
[10] Dawei Zhou, Juanhong Liu, Linian Cheng, Shuhao An, Liang Huo. Pore structures and deterioration mechanism of concrete after cryogenic freeze-thaw cycles: Effects of moisture contents and aggregates[J].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4,96 .;
[11] Juanhong Liu, Dawei Zhou, Linian Cheng, Shuhao An.Analysis of damage and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for concrete subjected to cryogenic freeze-thaw cycles: An acoustic emission and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study[J].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2024 ,94.;
[12] Linian Cheng, Juanhong Liu, Dawei Zhou, Yayun Xi, Deping Chen. Research on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various composite cementitious materials exposed to cryogenic temperatures [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24,452.。
出版的著作:
[1] 刘娟红.《深地工程结构混凝土理论与技术》(专著),科学出版社,2024年8月.;
[2] 刘娟红.《活性粉末混凝土》(专著), 化工工业出版社, 2013年9月.;
[3] 刘娟红.《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与工程应用》(专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年1月.;
[4] 宋少民, 刘娟红. 《废弃资源与低碳混凝土》(专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6.。